频遭“337调查”中企如何应对?

2017-04-28 来源:王晓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337调查”在美国非常常见,但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近年来明显抬头的趋势须引起关注。尤其是随着中国企业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知识产权领域已经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中企应积极应诉,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增强掌握和运用相关法律的能力,进一步完善自身知识产权海外布局。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SITC)5月17日宣布,将于7月6日对包括中兴、联想等中企在内的8家全球知名电子企业召开“337调查”听证会,以确定它们是否存在专利侵权行为。据了解,一旦美国判定上述企业违反相应的“337条款”,这些企业的涉案产品将不得不被迫退出美国市场。


  对此,联想一位内部人士对国际商报记者透露,联想美国律师团队目前正在围绕此事进行调查,相关的准备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


  企业已积极准备应诉

  据了解,本次“337调查”源于今年3月24日,新加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及其美国分公司申诉,指控美国进口及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多家企业便携式电子设备侵犯了该公司专利,请求USITC发布有限排除令及禁止令。被调查企业除了联想和中兴外,HTC、索尼、三星、摩托罗拉、黑莓、LG也在其中。


  根据美国相关法律,如果此次涉案企业最终被裁定违反“337条款”,USITC将发布相关产品的排除令和禁止进口令,涉案产品将彻底丧失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这对于中兴和联想等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打击。“这类知识产权案件在美国非常常见,通常只要有企业提出申请,USITC就会发起调查。”一位有着多年应对美国知识产权案件经验的业内人士告诉国际商报记者。不过上述人士提醒,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美国对华“337调查”呈现增多趋势。


  有专家指出,知识产权已成为一种常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不排除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开始利用“337条款”对输入美国的产品提起侵权调查,以期达到保护美国产品和企业的目的。


  “联想在处理和应对此类案件方面的经验和体系都很成熟,目前律师团队正按部就班地展开相关应诉工作。”上述联想内部人士称。


 频繁调查的背后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已连续13年成为遭受美国“337调查”最多、涉案金额最高的国家。而联想、中兴近年来屡被调查,中兴更是在2011年~2014年先后遭遇6起“337调查”。


  “中国企业在遭遇美国知识产权方面的调查时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过于乐观,对胜诉有十足的把握;另一种是过于悲观,认为是美国在故意设置贸易壁垒,打官司也没有用。但实际上这两种态度都不可取。”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企业还是要通过积极应诉和沟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鉴于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对“337调查”的程序缺乏了解,该业内人士建议企业,首先要聘请专业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律师;其次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要加强与律师的沟通。“很多企业与律师沟通不够,没有明确告知律师诉求,导致错过一些和解、谈判的最佳时机。”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提醒,“337调查”不仅发生在竞争厂商之间,一些手握专利的公司也会对涉嫌侵犯其专利的行业巨头提请“337调查”,以“创造”利润——这类公司常被称为“专利流氓”。此次案件中发起诉讼的新加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就不只一次进行过类似诉讼。


  要规避上述情况,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对美国相关法律的了解,并熟练运用相关的规则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要积极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尽可能在国外申请发明专利尤其是核心专利。


    声明:本文系本网站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删除。